requestId:688e61c7625405.44480885.
5月28日,杭州市國民當局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(杭州)實施計劃(杭政函〔2024〕品牌活動42號),此中提到,推動堅強聰明電網建設,加速可再生電力送出通道建設,推動農村配電網和配電系統升級。
同時,周全發掘工業生產、商業樓宇、數據中間、充電樁等領域的柔性可調節資源,試點建設虛擬電廠。
并且,引導可再生動力項目配套儲能,新增并網的集中式風電和集中式光伏依照不低于裝機容量10%設置裝備擺設儲能,公道布局電網側儲能,推動用戶側儲能發展。
原文如下:
杭州市國民當局關于印發國家碳達峰試點(杭州)實施計劃的告訴
各區、縣大型公仔(市)國民當局,市當局各部門、各直屬單位:
現將《國家碳達峰試點(杭州)實施計劃》印發給你們,請結合實際,認真組織實施。
杭州市國民當局
2024年5月21日
(此件公開發布)
國家碳達峰試點(杭州)實施計劃
為深刻貫徹落實黨中心、國務院關于碳達峰碳中和戰略決策安排,根據國家和浙江省碳達峰任務有關安排請求,積極推進我市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,制訂本計劃。
一、總體請求
(一)試點定位。
充足發揮數字、科技和軌制三年夜優勢,創新建筑、路況和居平易近生涯等重點領域節能降碳路徑,著力打形成為全國碳達峰數智賦能標桿區、科技引領樣板區和軌制創新示范區,為全國產業輕量型城市實現碳達峰供給杭州經驗。
(二)試點目標。
以碳達峰試點城市建設為抓手,加速建成有利于綠色低碳發展的數智管理體系,建設破解“雙碳”技術瓶頸的科技創新體系,健全保證“雙碳”目標實現的政策軌制體系,推動綠色低碳理念轉化為全體國民的行動自覺,凝練構成一指示范效應凸起的碳達峰實踐經驗,打造“協同城市發展、凸起創新引領、媲american際先進”的全國碳達峰試點杭州樣板,為全國城市碳達峰作出引領示范。
到2025年,“雙碳”數智賦能行動獲得積極進展,全市動力結構持續優化,動力應用效力不斷晉陞,城鄉建設、路況等重點領域綠色低碳發展獲得顯著成效,總結凝練構成一批綠色低碳發展經驗和形式。到2030年,周全建玉成國碳達峰數智管理標桿區、科技引領樣板區和軌制創新示范區,摸索構成產業輕量型城市碳達峰實現路徑。
二、重要任務
(一)實施“雙碳”智治架構體系攻堅廣告設計行動。
1.構建“雙碳”智治架構體系。依托城市年夜腦2.0建設,構建“四橫三縱”“雙碳”智治總體構架,打造1個動力“雙碳”數智平臺、N個應用場景的“雙碳”數智管理體系。加速動力和碳排放數據庫建設,運用先進模子算法東西,打造一批特點應用場景,完美政策軌制、標準規范,實現當局治碳“一站通”、企業減碳“一網清”、個人低碳“一鍵惠”。
2.摸索開展企業碳賬戶應用建設。加強企業用能數據監攤位設計測,構建以電力等高頻監測數據為基礎的碳排放核算模子,樹立覆蓋高耗能行業的企業碳賬戶,摸索樹立基于企業碳賬戶的數字管理新機制,開展用能預算、碳預算分級治理,買通節能審查、用能權確權、能耗監測、能效治理、節能診斷等關鍵環節,構建能耗和碳排放監測預警閉環機制。
3.豐富“雙碳”多跨應用場景。建設碳排放速算、碳預算、項目碳評價、用能攤位設計預算治理等當局側“雙碳”數字管理場景,深化建筑綠色數字化監管、路況管理在線等場景,實現“雙碳”管理全鏈式閉環治理。鼓勵建設企業側應用場景,持續迭代動力管家應用,重點開發碳足跡、綠色金融、綠色技術買賣應用,鼓勵互聯網企業創新數字降碳應用新場景。對接電力需求側響應平臺,聚合市內用戶側儲能、充換電站、工業企業柔性負荷等負荷側資源,晉陞負荷側削峰填谷才能。依托“杭州市平易近碼”等摸索建設碳普惠、綠色出行等個人端應AR擴增實境用場景,樹立“綠色行為識別—碳積分核算—兌現”的服務鏈。
(二)實施城鄉建設低碳轉型攻堅行動。
4.完美綠色建筑全性命周期治理體系。嚴格執行新修訂的浙江省公共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、棲身建筑節能設計標準、綠色建筑設計標準等綠色低碳標準。執行《杭州市綠色建筑專項規劃修編(2022—2030)》有關規定,在地盤出讓(劃撥)階段落實綠色低碳把持性指標請求。實施《杭州市綠色建筑低碳高質量發展行動計劃(2023—2025年)》。在全市推廣應用“浙里綠建通”全性命周期治理系統平臺,對綠色建筑實行全性命周期治理。
5.創新推動城市更換新的資料。推進新一輪城市更換新的資料,分類推進建筑領域設備更換新的資料改革,隨機應變在老舊小區、城市綜合體和工業園區等打造降能耗、降本錢的城市更換新的資料單元。制訂城市更換新的資料公共建筑節能降碳技術改革實施計劃,推廣“物聯網+節能降碳”新形式,分批分類有序推進城區建筑樓宇開展輕量化、數智化節能改革。深化綠色建材試點城市建設,鼎力推廣綠色建材應用。持續擴年夜可再生動力建筑應用。
6.加速推進低(零)碳建筑示范試點。加速推進高星級綠色建筑、近零(含超低、零)能耗建筑、綠色生態城區試點項目建設,摸索開展近零碳(零碳)區域試點。推進上城區、拱墅區、西湖區、濱江區等綠色建筑重點發展區高星級綠色建筑兩個“百分百”建設。到2025年,以亞運村、錢江新城二期、杭州西站樞紐、杭鋼新城等為重點,各區、縣(市)至多培養1個綠色低碳生態城區試點,全市實施高星級綠色建筑標識示范項目不少于85項。
(三)實施路況多側協同低碳轉型攻堅行動。
7.周全推廣新動力路況東西。加速推動老舊營運柴油貨車及非途徑移動機械裁減更換新FRP的資料。新增VR虛擬實境或更換新的資料的城市公交(應急保證車及特別需求除外)、郵政、公務用車(機要通訊用車)、出租車(網約出租車車輛購置計稅價格在15萬元以上的除外)新動力比例為100%。推動城市重型卡車、混凝土攪拌車等電動化轉型。加速老舊運輸船舶裁減更換新的資料或改革。
8.強化多式聯運體系建設。圍繞國際性綜合路況樞紐城市建設,著力打造杭州蕭山國際機場“空公鐵”聯運樞紐和蕭山白鹿塘“鐵公水”聯運樞紐。深刻推進“公轉水”,完美市域內河航道,晉陞與浙北高級級航道網連通度,設計水運通行才能進步至8000萬噸/年;優化“十里埠—東洲—乍浦”外貿集裝箱等精品航線,增添內貿集裝箱航線和“散改集”航線,謀劃與紹興市一起配合建設出海港,引導大批貨物跨省運輸“公轉水”,到2025年,內河旱路貨運周轉量較2020年增長35%。深刻推進“公轉鐵”,實施金千貨運鐵路升級改革。持續推進內河集裝箱運輸發展,到2025年、2030年,內河水運集裝箱吞吐量分別達25萬標箱、40萬標箱,分別較2020年增長150%、300%。
9.實施路況運輸場站綠色低碳升級。以杭淳開高速為試點,摸索低碳(零碳)高速建設形式,積極推進低碳高速公路服務區建設。以錢塘樞紐為重點,推進低碳客運樞紐建設。推廣碼頭港作機械電氣化或新動力替換,新(改、擴)建碼頭100%配備岸電,到2027年,在重要口岸碼頭新建或改革岸電設施37套。推進漂亮公路和漂亮航道建設。加速公共充電站建設,構成城市五分鐘、城鄉半小時充電圈。實現高速公路服務區充電設施全覆蓋。
10.構建綠色優享公交出行杭州范例。完美“以軌道路況為主體、常規公交為基礎、慢行路況為補充”的多元化綠色路況出行體系。推廣公交片區綜合管理,持續推進公交線網優化,晉陞公交服務精細化和親身經歷感。奉行無感付出、智能引導等聰明路況服務全覆蓋。推進公共路況“一碼”通行,落實公交票價優惠政策。進一個步驟優化小紅車服務系統,推動互聯網租賃自行車有序治理。到2025年,中間城區綠色出行比例達到75%以上。
(四)實施動力低碳轉型攻堅行動。
11.加速可再生動力開發應用。充足應用坑塘水面、廢舊礦山、封場填埋場、山間林地等資源,隨機應變建設農(林、茶、漁)光互補光伏,積極推動整村光伏、園區光儲直柔一體化等新型開發形式。鼎力推進光伏建筑一體化,推動碲化鎘、鈣鈦礦等技術迭代應用,加強光伏建筑一體化(BIPV)與裝配式建筑融會發展。到2025年和2030年,光伏裝機分別達到480萬千瓦、650萬千瓦。加速疏散式風電建設,積極摸索風電開發政策,到2025年,確保裝機達到5萬千瓦,力爭達到10萬千瓦。有序推進老舊水電增效擴容,隨機應變開展生物質發電項目建設,積極摸索氫能、地熱、水源熱泵等新型動力開發應用,不斷晉陞非化石動力消費占比。
12.推動化石動力清潔高效應用。推動煤炭清潔高效應用,嚴控新增耗煤項目,新(改、擴)建項目嚴格實施煤炭減量替換。加速燃煤設施改革晉陞,推進摻煤渣滓焚燒發電企業鍋爐技改或清潔動力替換,摸索實施水泥行業燃料替換,2025年末前,周全裁減35蒸噸/小時及以下燃煤鍋爐和中溫中壓燃煤熱電聯產鍋爐。“十四五”期間,煤炭消費量降落5%。積極擴展自然氣應用領域,加速富陽燃機發電項目和南部應急氣源站後期及建設,推動高效燃機和自然氣分布式動力站應用。鼓勵燃煤熱電企業實施自然氣改革,持續深展覽策劃化工業鍋爐“煤改氣”。到2025年,上城區、西湖區、拱墅區、濱江區管道燃氣普及率達到95%以上。著力進步終端用能電氣化程度,加年夜工業領域煤改電、氣改電等技術應用力度,加速路況領域新動力車(船)、口岸岸電普及,推動城鎮家庭全電室第建設、農村家庭電氣化晉陞。
13.加速氫能布局和應用。積極摸索開展海上風電、光伏等可再生動力制氫項目。依托杭甬“雙城記”,摸索買通海上綠氫水陸運輸通道。依托相關企業引進和培養氫燃料電池及其關鍵零部件項目,布局綠色制氫、儲氫和運氫裝備項目。摸索氫能示范應用,加速重載貨車、工程車輛、特種車輛、冷鏈物流車的氫燃料電池汽車應用,發展以氫燃料電池為動力的內河運輸船舶,爭取參加浙江省氫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區(點)和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。完美加氫站布局,鼓勵應用現有加油(氣)、充電以及綜合供能服務站等場址實施加氫站改、擴建工程。
14.擴年夜外來綠電規模。創新一起配合形式,摸索與協作結對地區樹立動力一起配合機制,鼓勵企業走出往,投資建設或收購省外嚴重動力項目。以深化電力市場化改造為契機開幕活動,晉陞綠電買賣規模,晉陞跨省區綠電輸送規模,加速樹立高耗能企業可再生動力強制消費機制。擴年夜綠證買賣規模,加速可再生動力項目建檔立卡和綠證核發,鼓勵新上項目、存量高耗能項目、內向型企業通過購買綠證晉陞可再生動力消費比例。
15.加速新型電力系統建設。推動電源側多能互補,開展風能、光伏、經靈活性改革的傳統火電、地源熱泵、水源熱泵、余熱應用等多種動力應用情勢調配互補。周全發掘工業生產、商業樓宇、數據中間、充電樁等領域的柔性可調節資源,試點建設虛擬電廠。引導可再生動力項目配套儲能,新增并道具製作網的集中式風電和集中式光伏依照不低于裝機容量10%設置裝備擺設儲能,公道布局電網側儲能,推動用戶側儲能發展,開展水系電池、液流電池、氫儲能新型儲能技術示范,加速推進建德烏龍山、桐廬白云源等抽蓄項目建設。推動堅強聰明電網建設,加速可再生電力送出通道建設,推動農村配電網和配電系統升級。
(五)實施制造業綠色低碳發展攻堅行動。
16.推動五年夜產業生態圈綠色發展。實施產業鏈“鏈長制”,加速推進智能物聯、生物醫藥、高端裝備、新資料和綠色動力五年夜產業生態圈高端化、綠色化平面設計發展。落實推進綠色動力產業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,做強風電、光伏、儲能、氫能等新型動力產業,到2025年,力爭培養綠色動力骨干企業20家,綠色動力產業工業產值衝破3000億元。迭代升級數字經濟,以全球視野謀劃推動“中國視谷”“中國數谷”建設。
17.加速傳統產業綠色轉型。持續開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,嚴格落實“畝均論好漢”體系,加年夜落后產能裁減力度,“十四五”期間模型,累計整治高耗低效企業3000家,盤活低功效地6萬畝。推進數字經濟與制造業融會發展,推廣“產業年夜腦+未來工廠”“互聯網+制造”等新形式,周全晉陞紡織化纖、精細化工、電氣機械、食物飲料等4個千億級產業發展質效,建設國家傳統制造業改革升級示范區。周全落實工業領域碳達峰計劃,實施建材、化工、紡織化纖等重點行業碳達峰工程。
18.加速綠色供應鏈構建。支撐汽車、電子電器、通訊、年夜型成套裝備、紡織等行業企業,以綠色供應標準和生產者責任延長軌制為支撐,加速構建數據支撐、網絡共享、智能協作的綠色供應鏈治理體系,培養一批綠色供應鏈治理企業,以產業鏈“鏈主企業”為關鍵節點,鼓勵開展“點對點”企業間循環生產形式,構建高低游聯動的綠色低碳產業鏈供應鏈,到2025年,累計培養25家國家級綠色供應鏈治理企業。
19.加速綠色低碳園區建設。落實開發區(園區)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,鼓勵重點開發區(園區)編制碳達峰計劃。實施綠色低碳工廠(園區)創策展建工程,到2025年,市級及以上綠色工業園區達到10個、綠色低碳工廠達到400家。
(六)實施節能提效攻堅行動。
20.嚴控“兩高”項目自覺全息投影發展。重點行業企業新(改、擴)建項目達到國家能效標桿程度,進步項目單位增添值能耗準進標準,高于標準的項目用能嚴格執行等量或減量替換政策。加年夜傳統高耗能產業轉型升級,到2025年,累計騰出用能空間80萬噸標準煤以上。強化能效標準引領,實施熱電、建材、化纖、印染、化工等行業能效領跑者計劃,樹立行業能效領跑標桿,到2027年,重點領域生產線(裝置)能效程度所有的達到基準以上,此中達到標桿程度的產能比例超過50%。
21.開展園區新型供能形式試點。依托東部灣新城、臨空經濟示范區等開展區域綜合動力試點,摸索以微電網、分布式、多能互補、區域集中供能等為特點的新型園區供能形式,到2030年,全市建成新型供能園區10個以上,園區非化石動力消費占比達到50%以上。
22.強化能效診斷,推進年夜規模設備更換新的資料。周全開展重點行業用能企業能效診斷,到2025年,完成500家企業能效診斷和節能技改,實現節能量10萬噸標準煤以上。推動年夜規模設備更換新的資料和消費品以舊換新,推進重點行業節能降碳改革,加年夜設備更換新的資料和節能新技術新產品新裝備推廣應用力度,每年組織實施以設備更換新的資料為主的技術改革項目650個。推動老舊變電設備和輸電線路改革、電網設施數字化智能化更換新的資料,每年投資8億元以上。加強公共機構節能引領,完美公共機構動力資源消費統計體系。摸索數據中間節能降碳技術、形式和機制創新,開展數據中間設備改革更換新的資料,進步綠色動力應用比例,鼓勵數據中間通過柔性負荷把持參與電網輔助服務,嚴控新上數據中間項目能效程度,從2024年1月起,新建年夜型及以上數據中間動力效力(PUE)不超過1.2。
(七)實施資源循環應用攻堅行動。
23.構建企業綠色微循環。實施企業清潔生產行動,持續實施傳統行業清潔化改革,創新開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清潔生產改革,推動快遞、物流、電子商務等企業應用綠色可降解包裝,“十四五”期間,累計完成600家企業清潔生產審核。聚焦建材、紡織印染、化工等重點行業,推動樹立企業內部循環鏈接。支撐企業開展綠色設計,到2025年,培養10家國家級工業產品綠色設計示范企業。
24.優化產業綠色中循環。周全實施園區循環化改革,推動園區制訂綜合動力資源一體化解決計劃,實施工業園區分布式光伏發電、集中供熱、淨化集中處理等基礎設施項目,實現園區動力梯級應用、水資源循環應用、廢物交換應用、地盤節約集約應用,到2025年,全市產業園區資源產出率進步25%,滿足條件的省級以上園區所有的實施循環化改革。進步園區綠電消費比例,摸索將綠電消費比例納進開發區(園區)考察和綠色低碳工業園區的評估體系。依照“橫向耦合、縱向延長、循環鏈接”的原則,加速紡織印染、生物醫藥、高端裝備制造、精細化工、建材及塑料可收受接管物等產業(產品)綠色循環化改革,樹立從原料生產到終端消費的全產業鏈,打造若干標志性循環經濟產業鏈。
25.推進社會綠色年夜循環。深化全域“無廢城市”建設,開展普通工業固廢環境監管規范化建設全國試點,全力爭創全國“無廢城市”建設標桿。深刻推進廢舊物資循環應用試點城市建設,健全廢舊物資收受接管體系,推廣浙江省高校外賣塑料“零廢棄”試點形式,到2025年,重要再生資源收受接管應用率達到60%以上,城區再生資源收受接管網點實現全覆蓋,各區、縣(市)至多建成1座標準化分揀中間;到2027年,全市累計建成再生資源集平分揀處理中間45個、再生資源收受接管站點2700個。推廣“互聯網+二手”形式。鼎力實施汽車、家電產品、家裝消費品等以舊換新小姑娘抬頭,看到貓才明白過來,放下手機指了指桌行動,到2027年,全市汽車以舊換新累計8萬輛,新動力汽車年銷售量30萬輛,滲透率達到50%以上,二手車買賣量增長至40萬輛以上,機動車報廢收受接管超3萬輛。試點推進園林廢棄物應用,開展園林廢棄物布點規劃。
(八)實施減污降碳協同增效攻堅行動。
26.開展現代化國際年夜城市減污降碳協同創新試點。實施試點建設計劃,樹立任務任務清單、政策清單、項目清單、技術清單等4張清單。開發應用減污降碳協同企業指數,打造協同治理數智平臺。完美年夜氣溫室氣體在線監測網絡,把握全市碳排放時空分布規律,開展溫室氣體通量反演,構建高質量城市碳監測評估體系。到2025年,創建10個及以上區、縣(市)和園區減污降碳協同試點,建設20個及以上減污降碳協同標桿項目。
27.實施環境基礎設施綠色升級工程。采用先進綠色節能技術設備、工藝以及數字化技術,推動一批環境基礎設施提標改革,有序推進焚燒設施提標改革,慢慢裁減流化床焚燒爐工藝,加強焚燒處理余熱、餐廚渣滓處理沼氣資源化應用。推進污水池頂蓋光伏應用,促進污水處理余熱應用。強化環境基礎設施二次淨化防治才能。持續推進環境市政基礎設施等設備更換新的資料。到2027年,新建或改建城鎮生涯污水處理廠7座,完成既有生涯渣滓焚燒廠超低排放改革3座。
(九)實施碳匯才能鞏固晉陞攻堅行動。
28.晉陞市域生態碳匯才能。持續推進叢林城市與生態園林城市建設,實施叢林撫育、千萬畝叢林質量精準晉陞等工程,積極創建國際濕地城市,到2025年,全市叢林覆蓋率穩定在65.33%以上,叢林蓄積量7900萬立方米以上,濕地率穩定在8%擺佈。實施公園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劃,實現“300米見綠,500米見園”。積極推進城市行道樹種植、生態廊道、生態綠道建設。
29.發掘農業減碳增匯潛力。實施低碳生態農場和低碳生態農業試驗區培養工程,推進生態環境導向的(EOD)建設形式,協同推進農業農村生態保護、農業面源淨化和綠色低碳養殖,發展減碳增匯型農業,推進光伏、淺層地溫能在農業生產中應用,強化農林廢棄物綜合收受接管應用,推廣臨安區農林廢棄物處理形式。到2025年,建成2個擺佈低碳生態農業試驗區,150個以上低碳生態農場。持續實施農業機械報廢更換新的資料,加速裁減老舊或國二及以下柴油農業機械,到2027年,累計廣告設計裁減600臺(套)以上。
30.摸索增匯共富協廣告設計同路徑。創新林業碳匯培養治理和價值轉化形式,完美淳安縣“國儲林+碳匯林”形式并適時推廣。有序開展碳信譽機制下林業碳匯項目開發,摸索創新“林業碳匯+金融東西”、生態司法等價值轉化形式。
(十)實施區、縣(市)碳達峰示范攻堅行動。
31.摸索城市更換新的資料綠色低碳新形式。上城區、拱墅區、西湖區、濱江區結合城市更換新的資料,開展公共建筑輕量化節能降碳技術改革,以公共機構、國有物業、商業綜合體為重點對象,推廣“物聯網+節能降碳”新形式,開展聰明照明、熱通變頻、節能把持,實現跨系統節能把持。
32.推動綠色低碳產業做年夜做強。臨平區鼎力發展綠色低碳產業,前瞻布局風力發電機組部件、柔性薄膜太陽能電池及組件、燃氣輪機及聯合循環發展等綠色動力裝備產業。富陽區加速推進省級資源循環應用示范基地建設,打造全省最為完美的固體廢物和餐廚渣滓循環經濟產業鏈。桐廬縣推進快遞行業全鏈條降碳,開展快遞塑料淨化管理,推廣應用綠色包裝資料,加速運輸車輛新動力替換,加速在物流園區布局屋頂分布式光伏電站,迭代快遞物流“雙碳”場景建設;積極布局建設廢舊物資循環應用產業園。建德市加速傳統產業綠色低碳轉型,做年夜做強“精細化工”,積極發展“綠色建材”,打造以“氯—硅—磷”為標志的精細化工典範循環經濟產業鏈;積極打造浙西儲能中間;摸索城市重型卡車電動化路徑;摸索開展典範貨運源頭企業多式聯運方法;積極推進優質農產品碳足跡認證和碳標簽發布。
33.積極開展“雙碳”領域軌制創新。臨安區摸索開展碳排放評價軌制,創新樹立固定資產投資項目能碳前置評價機制,開發項目能碳預評估數字化應用場景,承擔省固定資產投資項目碳排放評價軌制建設試點;鼎力推進“人人一千瓦”光伏行動。蕭山區打造“雙碳”年夜腦平臺賦能數字管理,開展自然氣、電力等數據資源歸集共享,開展用能預算化治理,引導重點用能企業規范、有序、公道用能,升級迭代“能耗雙控碼”,開展碳排放統計核算(速算)體系和紡織產品碳足跡省級試點。淳安縣創新“國儲林+林業碳票”形式,摸索林人形立牌業碳匯價值轉化新路徑。
34.培養一批綠色低碳新形式。錢塘區進一個步驟總結深化醫藥港形式,周全推廣區域綜合供能新形式;依托前進智造園率先摸索打造零碳園區。余杭區打造“互聯網+”廢舊物資循環應用體系,摸索樹立再生資源收受接管“前端搜集一站式、循環應用一條鏈、聰明監管一張網”的城市廢舊物 TC:08designfollow
發佈留言